《伤寒论类方汇参》(李可批注版)第十章 四逆汤类 ​第五节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

新博2注册

你的位置:新博2注册 > 最新动态 > 《伤寒论类方汇参》(李可批注版)第十章 四逆汤类 ​第五节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
《伤寒论类方汇参》(李可批注版)第十章 四逆汤类 ​第五节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5:12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《伤寒论类方汇参》

左季云 编著 李可 批注

第十章  四逆汤类

第五节  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

       一、用量

炙甘草二两 干姜三两,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

通脉四逆,原方加猪胆汁半合,煎如前法,煎成,内猪胆汁温服,其脉即出。

二、定义

此阳气大虚,阴气独胜,阴盛格阳之证。为制入心通脉、补肝和阳之温方也。

阴盛格阳与阴虚火旺,外面皆见热象;阳盛格阴与阳虚生寒,外面皆见寒证。不看里面看外面,皆不知正面与反面者也。

三、本汤脉症互见

吐已下断,利止也。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脉微欲绝者,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。(第390条)

成无己:吐已下断,津液内竭,则不当汗出,汗出者不当厥,今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脉微欲绝者,是阳气大虚,阴气独盛也。

陈修园:《论》云吐已下断者,言阴阳气血俱虚,水谷俱竭,无有可吐而自已,无有可下而自断也。曰汗出而厥、脉微欲绝者,无阳气以主之也;曰四肢拘急者,无津液以养之也。此际若用四逆汤姜、附之温,未尝不可以回阳,倍用甘草之甘,未尝不可以滋阴,然犹恐其缓而无济也。若用通脉四逆汤倍干姜之勇,似可追返元阳,然犹恐大吐大利之余,骤投大辛之味,内而津液愈涸,外而筋脉愈挛,顷刻死矣。师于万死中觅一生路,取通脉四逆汤以回其厥,以止其汗;更佐以猪胆生调,取生气俱在,苦先入心而脉复,以汁补中焦之汁,灌溉于筋则拘急解。辛甘与苦甘相济,斯阴阳二气顷刻调和,即四逆加人参汤之意。但人参亦无情之草根,不如猪胆汁之异类有情,生调得其生气,为效倍神也。诸家囿于白通加法,谓格阳不入,借苦寒以从治之,堪发一笑。《长沙方歌括》

四、药解

左季云按:四逆汤加猪胆汁,胆苦入心而通脉,胆寒补肝而和阴,引置汤药,不得拒格,若纯与阳药,恐阴为拒格也。《内经》曰:微者逆之,甚者从之。此之谓也。微者,病之轻者也,轻者正治谓之逆,逆,迎合之意也;甚者,病之重者也,重者反治,谓之从,从,顺从之义也。即热因热治,寒因寒治,通因通治,塞因塞治之各法也。

王子接:四逆加胆汁为阳虚阴盛从治之方,津液内竭,脉微欲绝,是亡阴亡阳。由于吐已下后,用四逆必当通脉,固中焦胃阳,启下焦元阳,但阴甚格拒,恐阳药入中,强梁不伏,故以猪胆汁苦寒从阴之性,引领阳药从心通脉,先和阴而后复阳。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

尤在泾:于四逆加干姜一倍以救欲绝之阳,而又虑温热之过,反为阴气所拒而不入,故加猪胆汁之苦寒,以为向导之用,《内经》“盛者从之”之意也。《伤寒贯珠集》

周扬俊:纯阴之证,则必以阳药温之,温之恐不入也,故必以一味阴药引之深入,始能有益,乃必取于胆汁者,以胆附于肝,厥阴肝经所主则有相投之意也。《伤寒论三注》

五、名医验案

丁甘仁医案:治一人。触受寒疫不正之气,挟湿滞交阻,太阴阳明为病,清浊相干,升降失常,猝然吐泻交作,脉伏肢冷,目陷肉削,汗出如雨。脾主四肢,浊阴盘踞中州,阳气不能通达,脉伏肢冷,职是故也。阴无退散之期,阳有散亡之象,阴霍乱之重证,危在且夕。勉拟通脉四逆汤加味,驱内脏之阴,复外散之阳,未识能有挽回否?熟附片、淡干姜、炙甘草、仙半夏、淡吴萸、制川朴、姜川连、猪胆汁、赤茯苓、火葱白、猪苓。

冉雪峰医案:霍乱,西名虎列拉属之,流行颇广,金有谈虎色变之势。前清光绪末,是年国六月,两月无雨,野无青草,街傍树木,过半枯萎,气候酷热,是疫流行武汉三镇,死人以万计,每街均有死人,一日见一女病霍乱,一民间医正在刮痧,已安排磁针,预备放血,予劝其勿放血,因此病大吐大泻大汗出,放血是促之死。走近诊察,见其目眶塌陷,声音低小,手冷过肘,足冷过膝,筋转皮瘪,六脉全无,细察渴不欲饮,舌苔白,有津,吐泻不大臭,厥逆先从足起,曰:此霍乱之寒多者,速投大剂回阳,尚望死里求生。为处方用:甘草6克,干姜18克,乌附12克,木瓜12克,令市3剂,频频续投,吐泻越多,服药越速,吐泻稍缓,服乃稍缓,若吐泻止,手足温,须来改方,不可误事。翌晨,至病者门首探望,两过无端倪,因人竹院,病者母曰:吃药就好了,你看我女儿不是在梳头吗?予为欣然。是年予治好霍乱三百余人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脂肪肝茵陈红枣茶
下一篇:没有了